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单产提升的工作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好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粮食生产的具体要求,提升全区粮食生产技术水平,8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北方中心”)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举办的全区粮食单产提升技术培训班暨秋粮生产“观摩周”活动在通辽市举办。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赵玉生、通辽市政府副市长吕国华、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胡有林,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王克如,通辽市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邱军,通辽市农牧业发展中心主任马俊岭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活动。
北方中心围绕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战略定位,聚焦玉米单产提升总体目标,于2023年首批引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密植高产与精准栽培团队”在自治区开展玉米密植滴灌高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项目实施至今,在通辽市、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等地建立多个试验示范区,已初步形成不同产区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模式。计划通过项目的试验研究,有效解决制约玉米产量提升的主要问题,并形成不同产区较为完善的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模式和玉米高产整体解决方案。团队通过科技包县的院地合作模式,已在全区推广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高产关键技术超1300万亩。
本次活动现场观摩了玉米新技术集成与推广示范基地、科左中旗敖包苏木朝伦敖包嘎查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区、科尔沁区钱家店镇玉米单产提升现代农业综合性园区和千亩控制百亩同步自动化示范基地。北方中心引进团队专家李少昆研究员现场讲解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的关键环节和现阶段玉米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
室内交流会上,北方中心王殿清副处长介绍了北方中心相关情况,并围绕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试验示范开展情况进行交流发言。巴彦淖尔市、兴安盟等2个盟市、6个旗县围绕单产提升工作和重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发言。
北方中心将持续完善自治区不同产区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模式和解决方案,同时与各地区农业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全力推进密植高产技术大面积推广,充分发挥北方中心院地桥梁的作用,协助地方农业部门筹备培训会议等相关推动工作,与各盟市、旗县通力合作,加快不同区域玉米密植高产滴灌精准调控种植模式在内蒙古各地区的推广应用。
自治区农牧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处室负责人,植保植检中心负责人,各盟市农牧局负责人、相关科室负责人,各盟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科所等)主要负责人,重点项目旗县分管农业副旗长、农牧局主要负责人,北方中心相关人员等140余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