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至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北方中心”)协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在巴彦淖尔市举办“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绿色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粮食处副处长陈明全,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刘洁,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农村处二级调研员刘百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院重大任务局、科技管理局、作科所、草原所,自治区、巴彦淖尔、呼和浩特等农业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会议安排3个旗县4个示范点进行观摩。在临河区城关镇引黄灌溉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试验示范点,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刘宝玉科长介绍,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实现了“灌黄”灌溉模式到“引黄”灌溉模式的转换,在提升玉米产量的同时降低灌水量,响应习总书记在巴彦淖尔市“不能搞大水漫灌”的号召。在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南岸沙地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示范点,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北方中心引进团队专家王克如表示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提高群体生产能力,配合分次、按需、定向的施肥、灌溉,结合病虫综合防控等技术措施,满足和调控密植玉米生长,有效解决沙土地保水保肥能力差的限制因素,提高沙地玉米的生产效益。在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玉米高产潜力挖掘示范区,经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绿色生产技术挖掘高产潜力,预计平均亩产1300公斤以上,个别地块亩产突破1400公斤,为国家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做出巴彦淖尔贡献。在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井灌区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示范点,针对井灌区地下水的开采量大、水位下降快、水质容易受到污染、灌溉效率低等系列问题,专家表示利用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能提高井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促进井灌区的可持续发展。从当前长势来看,今年玉米产量有望突破当地高产记录。
7月23日下午在巴彦淖尔市农牧局开展交流座谈会,由中国农业科学作科所创新团队首席谢瑞芝主持。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刘洁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围绕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创新机制“举院抓大事”,面向产业发展主战场部署建设北方中心等区域中心,此次观摩会看到示范区玉米长势如此健壮,感到很震撼,是我院专家奋战在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真实写照。希望北方中心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我院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地方提供更多的科技技术支撑和服务,促进自治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农牧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与会人员围绕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绿色生产技术目前表现出的优势以及今年产量的预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深入交流。中国农业科学作科所王克如研究员进行总结发言,对下一步重点工作继续完善技术解决方案,开始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本次观摩会由北方中心第一个启动项目《玉米密植滴灌高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支持实施,培训地方农技推广人员、企业、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农户等160余人。该项目在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和赤峰市分别建立了试验示范点,开展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的研究、推广和成果转移转化,为不同产区形成较为完善的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模式,在提升玉米单产的同时,加强水肥利用效率,为自治区粮食稳产增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