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北方中心”)召开“内蒙华西牛选育提高与扩繁示范”项目推进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那日苏副所长、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包呼格吉乐图副处长、北方中心徐林波主任、天津农学院郭鹏副教授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干部梁丽丽担任专家组成员。北方中心副主任朱波主持会议,并对内蒙华西牛选育提高与扩繁示范项目主要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朱波陪同专家组老师观看华西牛宣传片,了解华西牛品种培育历史以及如何培育、选育、推广等各个阶段。
会上,围绕华西牛核心育种群和参考群扩建、华西牛基因组选择技术体系升级与应用以及华西牛“种养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构建,朱波对当前“内蒙华西牛选育提高与扩繁示范”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该项目依托呼和浩特市作以及其余各盟市作为育种基地优势,主要开展内蒙华西牛扩群、数据库的建立、数据的上报使用情况和智能化生产管理预警系统、基于MO-GS-ET的优秀种质快速扩繁技术体系、自主研发的肉牛遗传评估软件CGE的开发与测试、乌拉盖华西牛数据上报培训及饲养技术规范、第五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等工作。
那日苏对华西牛品种育成与培育工作取得的进展表示肯定,他表示,实现选配、优配育种的核心是基于系谱和测量等数据的准确、完善,测量设备的标准化,确保数据采集标准化、让测量数据误差降到最低的同时,要着重考虑华西牛哪里适合推广、哪里适合养殖、如何养殖等其他因素。
包呼格吉乐图指出,数据采集过程中,应对生产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将测量标准及流程规范化,把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降到最低;在评价体系方面,可以根据内蒙古当地的人文、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出台针对内蒙古地区的华西牛评价体系;同时,要严格按照饲养流程,在内蒙古各个旗县开展核心育种实地学习,协助制定饲养管理模式。
徐林波表示,依托北方中心平台优势,联合肉牛产业链优势单位,以华西牛种公牛站和核心育种场作为肉牛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抓手,构建种-养-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全面加快华西牛繁育体系建设,打造内蒙成为全国肉牛供种中心刻不容缓。基于北方中心目前华西牛种群数量较少的现状,应合理利用基地可用空间,加大华西牛的繁育工作,并以此为试点,为后续华西牛的选配、繁育等工作提供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