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推动北方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展示北方中心设施蔬菜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7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北方中心”)携手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呼和浩特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在呼和浩特成功举办都市农业高效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任务局副局长柴秀娟,草原研究所所长林克剑、副所长萨茹拉,蔬菜花卉所成果转化处处长李衍素,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处副处长聂丽娜、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经济作物处处长李志平,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财务处处长姜伟,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王秀云等人出席本次活动。北方中心主任徐林波主持会议。
上午,在内蒙古蒙游记有机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示范区,集中展示了“中”字系列蔬果新品种,集成应用了秸秆发酵、熊蜂授粉、电动弥粉机、病虫害绿色防控等20余项创新成果。
在内蒙古蒙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示范区,观摩了现代化育苗关键技术体系,从种子预处理到壮苗培育的全流程标准化操作规范,年生产能力6000万株菜苗生产线。
在草原所沙尔沁试验示范基地,林克剑所长和柴秀娟副局长共同为设施番茄智能采摘机器人揭幕。这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机器人,集成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实现了番茄成熟度智能判别和毫米级精准采摘,工作效率显著提升。该设备的成功研发与应用,标志着北方中心相关团队在设施农业智能化装备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现场还展示了“中”蔬系列新品种、天敌释放、中蔬微粉剂等创新技术成果。
下午,在北方中心核心区召开室内培训交流会。柴秀娟研究员、李衍素研究员、茆振川研究员、朱春侠副研究员分别围绕人工智能助力设施农业智慧发展、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报告、设施蔬菜主要流行病害及其防控技术、麒麟西瓜集约化育苗技术等做了报告。针对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现状与挑战,结合内蒙古及呼和浩特市设施农业发展需求,提出了涵盖设施升级、种源攻关、智能装备、绿色生产、产业链完善及政策金融支持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路径,为破解产业精准化、智能化、集约化难题,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提供科技方案。
萨茹拉指出,此次观摩培训会不仅是对北方中心都市农业创新实践成果的集中检阅,也为北方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新坐标,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接下来,北方中心将重点聚力三方面工作:一是科技攻关,聚焦都市农业“卡脖子”难题,在智能装备、绿色防控、品种选育领域突破,打造可复制推广技术模式;二是科企协同,对接需求,通过示范基地、联合研发加速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三是人才筑基,依托示范项目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为乡村振兴筑牢人才根基。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信息所、草原所、北方中心等相关工作人员,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及各旗县区农业部门负责人、企业/合作社代表、种植户等8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据悉,本次现场观摩会展示的多项关键技术成果,源于北方中心支持立项实施的“都市设施农业产业布局与示范推广”与“设施番茄巡检及采摘机器人的研制与示范”。通过引入高产优质“中”字系列品种、集成弥粉法施药,潜叶蛾防控,机械化采收等高效生态技术,优化了呼和浩特市设施蔬菜生产结构,显著提升了本地蔬菜供应的品质与数量;成功研发并应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采摘机器人,有效解决了设施番茄生产中劳动力短缺的核心难题,大幅提高了采收效率与精准度。两大项目的协同推进与成果落地,为呼和浩特市“菜篮子”工程的稳产保供、提质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北方中心服务地方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