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邮箱
  • 中心概况
    管理班子
    组织架构
    建设背景
    理事会
  • 综合新闻
    中心要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工作动态
    科研进展
    通知公告
    人才招聘
  • 人才队伍
    科研团队
  • 科技创新
    科研概况
    科技奖励
    技术专利
    新技术/品种
    论文
    著作
  • 成果转化
    推广成果
    乡村振兴
    科普培训
  •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国际合作
  • 党建文化
    党务工作
    党建活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邮箱
  • 首页
  • 中心概况
    管理班子
    组织架构
    建设背景
    理事会
  • 综合新闻
    中心要闻
    时政要闻
    农科要闻
    工作动态
    科研进展
    通知公告
    人才招聘
  • 人才队伍
    科研团队
  • 科技创新
    科研概况
    科技奖励
    技术专利
    新技术/品种
    论文
    著作
  • 成果转化
    推广成果
    乡村振兴
    科普培训
  • 合作交流
    国内合作
    国际合作
  • 党建文化
    党务工作
    党建活动
首页 综合新闻 农科要闻
分享到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包市”促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观摩会在通辽召开

发布时间:2024-10-22
字体 小 中 大

10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包市”促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观摩会在内蒙古通辽市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二级巡视员宁鸣辉,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赵玉生,通辽市市长奇·达楞太、副市长吕国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前西艾力村玉米万亩示范田,示范田采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种植的玉米新品种“中玉303”穗长粒大、籽粒饱满。会上宣布了全国23名玉米专家对玉米单产提升百万亩核心区复测验收的结果,按照14%水份标准,通辽市科尔沁区万亩片、十万亩片、百万亩片每亩产量分别为1247.22公斤、1042.1公斤、945.29公斤,再次刷新全国粮食主产区万亩、十万亩、百万亩单产纪录。

杨振海表示,作科所玉米密植高产技术在当地实施推广602万亩,在百万亩核心区取得平均亩产945.29公斤的新突破令人振奋。他指出,要加强统筹谋划,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要持续大胆探索,创新科技支撑服务模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通辽模式”。要强化协作攻关,通过持续强化政治引领、产业融合、人才培养、院地联动、成果宣传,树立全国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标杆,充分发挥“通辽模式”的引领带动作用。

据介绍,通辽是农牧业大市,近年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包县”“科技包市”的科技支撑服务模式下,全市玉米单产大幅提升,2022、2023年连续刷新东北春玉米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最高单产纪录,全市玉米产量达到181.2亿斤,占到内蒙古的28.6%、全国的3.1%,实现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院机关有关部门、作科所和通辽市农牧局主要负责同志,自治区涉农部门及种植大户代表等参加会议。(通讯员:田浩园)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 上一篇:

    闫建斌获“科学探索奖”

  • 下一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召开会议强调奋力实现我院全年目标任务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贡献科技力量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牧业技术创新中心 地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沙尔沁镇公布板村北 邮箱:bfzx@caas.cn

京ICP备10039560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481号